中文期刊网|联系我们
中国期刊采编中心
学术论文|哲学社会政治法律经济科学文化历史人文教育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农业科学 >

地方税源和培育主体税源探索

来源:中文期刊网位置:农业科学时间:13-05-28 09:06

从2006年-2011年地税各行业实现收入比重看,充分体现出资源型城市税收征管的特点,采、业、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税收比重明显提高,其它行业税收比重呈下滑趋势。其中采矿业税收比重表现最为突出,在市场发生好转、地税部门加大检查力度和规范办法的推动下,龙煤集团和地方小煤矿税收实现大幅增长,2011年最为显著,龙煤集团(含矿业集团)入库税款34,087万元,同比增长64%;地方小煤矿入库税款13,776万元,同比增长73%,拉升行业税收比重9个百分点。采矿业税收比重由2006年的17.88%上升到2011年的27.31%,5年间增加了8.41个百分点;建筑业、房地产业在全省三年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房地产大规模开发的带动下,“两业”税收增长较快,建筑业平均增幅为37.15%,房地产业平均增幅为43.56%,但税收总量相对低于建筑业,建筑业税收比重由2006年的15.48%上升到2011年的19.41%,5年间增加了3.9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税收由2006年的9.1%上升到2011年的14.57%,5年间增加了5.47个百分点,2011年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房地产市场预期高于市场需求,房屋交易量和价格开始下降,购买持观望态度,税收比重出现下滑,2012年仍有下降趋势。制造业税收比重攀升有力,在采矿业、建筑业等行业迅猛发展的带动下,税收总量超过了业,年均增幅与房地产业持平,税收比重由2006年的4.93%上升到2011年的7.38%,5年间增加了2.45个百分点。近年来,受国家“紧、宽”政策的影响,以及省级金融区域放贷调剂额度限制,金融业税收表现“失常”,年均增幅25.93%,低于各行业平均增幅25.99%,2011年税收同比增幅仅为0.84%,税收比重由2006年的8.84%下降到2011年的7.1%,5年间下降了1.74个百分点。、批发零售、租赁和服务、住宿和餐饮行业多为私有和个人经营,相对一、二线城市总量小、不具规模,在以资源为主的中等城市,现代服务等第三产业相对落后、发展缓慢,并且前三个行业曾一度出现过负增长,加之2011年个人所得税扣除费用提高到3500元,增、营两税起征点提高到20000元的政策影响,地税部门年减收税额5200万元左右,上述四个行业税收增速明显放缓,年均增幅分别为16.81%、19.1%、16.22和15.36%,5年间税收比重分别降低了4.5、3.32、3.49和2.24个百分点。及水的供应业关系到国计民生,相比之下,在通货膨胀、其它行业物价飞涨的情况下,该行业价格比较稳定,年均税收增长低于各行业平均增幅4.42个百分点,5年间税收比重降低了0.96个百分点。传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竞争,移动、联通、电信呈“三足鼎立”,市场几近饱和,下调资费、存话费赠礼品已成为各家争夺市场份额的常用手段,低增长、薄利润的市场在所难免,在税收上反映出增速缓、比重低,其年均增幅为7.42%,低于各行业平均增幅18.57个百分点,税收比重由2006年的5.1%下降到2011年的1.8%,5年间降低了3.3个百分点。

扩大当前税源的征管措施

结合鸡西区域经济特点和上述分析,在扩大当前税源工作上我局将突出四个管理重点,规范两个自转项目,强化四项保障措施,夯实管理基础,落实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措施,牢牢把握住大税源,确保税收总量稳步增长。

(一)以煤炭开采业为起始点,向外辐射到相关涉煤企业,按照煤炭产品的流向实施链式管理,加强关联企业、供销企业间的信息比对。确保重点税源同比增长26%以上。2.突出重点行业管理。着重加强“两业”协同管理。一是深化软件应用。所有开发项目、建设项目全部纳入软件管理,以项目为切入点,加强“两业”项目巡查和信息比对,对巡查和比对结果异常的,加大稽查力度,发挥软件控税作用,对软件使用不到位,进行责任追究,增强软件应用能力。二是实现协同管理。“两业”纳入同一科(股)管理,配强人力、物力等税收资源,构建优质管理平台,扩大信息共享度,实现“两业”税收协同管理。三是加强以票控税。全面推行全税(费)种征收管理,按收入、开票额度匹配征收各税(费),借助鸡西市商品房联机备案专网出具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有利条件,加强预收房款税收管理。四是实施重点稽查。由市稽查局牵头,抽调精兵强将对“两业”实施重点稽查,为深入推进专业化管理摸清税源底数。五是抓好农场建设税收管理。近两年农场建设活跃,税收总量比重达到了所在县(市)的7%以上。我局将紧紧抓住新、小城镇建设的有利契机,与农场建立协作关系,及时将开发、建设项目纳入管理,进行开发和安置项目的认定,严格审查危房改造项目,确定征免界限,做到应收尽收。确保房地产业同比增长35%以上;建筑业同比增长40%以上。突出重点税种管理。一是加强“两土”税收管理。在使用税管理上,继续实行“部门协作、信息比对、实地勘测、强化征收”的管理模式,完善土地使用税税源信息;全面推进土地使用税税源评估软件和地图定位管税软件,接收不可更改的国土“二调”宗地信息,通过实地核查,实现与纳税人占地信息无缝对接,并将“二调”信息全面应用到土地使用税管理中,核准税源底数。确保土地使用税同比增长42%以上。在土地增值税管理上,继续实行“信息比对、突出预征、即时清算、各税统管”的管理模式,从各种渠道正确采集、录(导)入清算数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同时规范使用“四项成本”清算方式,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清算核查小组,利用土地增值税清算软件开展交叉清算核查工作。确保土地增值税整体同比增长97%以上。二是加强城维税管理。继续实行“信息比对、部门协作、层级管理”的管理模式,与国税部门密切联系,抓好代开增值税发票和查补税的城维税代征以及三税”比对软件的应用,按照比对差异逐项落实管控措施。确保城维税同比增长14%以上。三是加强房产税管理。继续实行“清查税源、明确主体、核定征收、协税护税”的管理模式,强化个人出租房屋税收管理,合理确定纳税人、缴税人,委托中介评估最低租金计税价格,落实好房产税扩大征收范围的税收政策。确保房产税同比增长10%以上。四是加强车船税管理。继续实行“强化管理、信息比对、分类催缴、部门协作”的管理模式,做好新税法实施的宣传辅导及软件更新工作;与交警部门、公司协作,开展税险综合治理,堵塞征管漏洞。确保车船税同比增长15%以上。五是加强印花税管理。继续实行“核定征收、强化管理、严格检查”的管理模式,实施源泉控管,对核定征收率偏低的及时调整。确保印花税同比增长15%以上。突出重点项目管理。一是加强大项目建设税收管理。围绕我市“六大产业基地”和“十大民生工程”,紧紧抓住重点项目建设的有利契机,多次与市政府、市发改委等部门取得联系,认真分析重点项目构成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重点建设项目进度情况,定期汇总分析,实行跟踪管理,确保大项目建设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二是加强棚户区改造和公路建设税收管理。在棚户区改造税收管理上,今年我市将融资100亿元用于城市扩容和棚户区改造,我局将把握契机,全面跟进税收征管,将棚改项目全部纳入软件项目管理,做好项目的认定,准确掌握开发和安置回迁基本情况,实施分项管理;强化信息采集,建立管理台账;减免税实行案头审核与实地审核相结合,加强征税项目管理,分项详细开具发票。确保棚户区改造税收同比增长35%以上。在公路建设税收管理上,实行“摸清税源、源泉扣缴、以票控税”的管理措施,重点是依据工程项目掌握每一工程施工标段进展状况,详细了解和掌握公路建设项目拨付款及税源情况;与公路建设单位签订委托代征协议,实行源泉扣缴;地税部门在为建筑施工企业开具发票时,实行各税统征,以票控税。确保公路建设税收同比增长30%以上。在把握住大税源的同时,我局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对饮食、洗浴、娱乐等“三业”及营运车辆税收管理,将继续深入落实省局提出的管理模式,固化管理成果,实现同步增长。

(二)市局将对基层单位上报的查账户组织人员进行复查,确定征收方式。三是强化按期预征。为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对查账征收企业,实行按实际利润额预缴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年度预缴税款占当年入库税款应不少于70%,对未按规定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提高企业所得税汇算质量,强化税基管理,对年纳所得税在200万元以上的查账征收纳税人,督促其在报送年度申报表时,出具中介机构鉴证报告,或委托中介机构代理申报。四是加大稽查力度。通过纳税评估或信息比对,确定分行业检查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稽查,堵塞管理漏洞;按税源大小、行业类型,确定一定比例的纳税人,采取“企业自查、集中培训、分组检查”的方式对其进行检查。确保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30%以上。规范地方小煤矿税收管理。我局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制定了新的地方小煤矿税收征管办法,并在鸡东县局和恒山区局试点,推行了“政府主导、信息共享、查核结合、各税统征”的税收管理模式,成效显著。明年我局将在全系统全面铺开新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模式:一是煤炭产量以县(区)政府确定的结果为参考,并与市政府税收督查室的数据比对,按月网上传输,实现市局与县(市)、区局信息共享。二是继续加大小煤矿销售指导价格的监控力度,发现严重低于市场价格的,及时向当地政府提请,促动其及时调整。三是扩大核定征收管理范围,原则上全部实现核定征收。过渡阶段,对查账征收的,按照5.25%的预征率预征所得税。确保地方小煤矿税收同比增长25%以上。

(三)强化四项保障措施1.强化欠税清理回收。建立清欠、防欠工作的长效机制,落实清欠责任,分解清欠任务,制定清欠措施,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和清欠责任终身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好落实,做到清欠重任全局担,人人肩上有指标。同时通过采取责令限期缴纳、强制执行等征管措施,大力回收陈欠,力争减少新欠,为税收持续健康增长提供保证。2.强化联动机制建设。加强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测算,大力推广应用联动机制软件,健全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以软件操作平台为载体,努力实现“纵向互动,横向联动,纵横结合”的管理模式;加强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约谈,充分发挥税源管理部门的专业评估预警、重点评估职能和稽查部门在税收管理中的“杀手锏”作用;建立健全问题数据的处理机制,定期开展征管业务数据清理,提高征管数据质量,构建信息管税、良性互动的新格局。3.强化政策增收落实。继续加强省外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企业所得税管理;核准土地使用税应税等级、单位税额;落实土地增值税的预征和清算工作;完善“两税”管理办法,搞好部门配合,实现稳定增长;贯彻落实好车船税新税法、资源税新税条例;做好房产税扩大征收范围的政策调整工作。同时加大对个人所得税财产转让、租赁和股息红利等项目的管理力度,克服因政策调整造成的减收,确保个人所得税收入与上年持平。4.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以提高干部执行力为核心,深入开展学习型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理论与业务知识学习相结合,以实战需求为导向,创新岗位练兵、业务竞赛活动,增强省局开发的各项软件的应用能力,提高税收信息化和征管水平;深入实施和严格执行《四条禁令》,加大《四条禁令》向征管体系的介入力度,发挥出对税收征管的监督制约职能;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和考核,落实问责制度,督促干部依法行政。同时健全考评机制和奖励机制,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圆满完成。

培育未来主体税源的构想

首先从产业结构看,2011年第二产业实现税收119,948万元,对产业GDP的贡献率为5.45%,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为56.3%;第三产业实现税收93,072万元,对产业GDP的贡献率为6.12%,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为43.7%,与以往相比发生结构性调整,第二产业税收高于第三产业12.6个百分点。其次从税种结构看,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仍是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2011年实现税收141,481万元,占税收总量的66.41%,营业税占主导地位,2011年实现税收70,038万元,地方税收的贡献率为32.88%。第三,从经济性质结构看,股份公司税收占比遥遥领先,2011年实现税收130,459万元,占地方税收总量的61.24%,其中龙煤集团、珍宝岛制药、沈煤集团和天源股份四家公司入库税收48,316万元,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为22.68%。由此可见,我市地方税收虽然大部分仍旧来自于老牌产业、税种和企业,煤炭资源依赖程度仍然较高,但透过产业税收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市的产业结构性调整在税收领域已初现端倪。

(一)调整产业结构,加快项目建设,转变增长方式鸡西因煤而建,依煤而兴,煤炭采掘和初在经济总量中比重较高,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国内市场竞争能力差,企业发展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单纯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依靠增加规模增加效益的局面,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调结构、转方式、提档升级,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是推动十二五时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培育我市未来主体税源的必由之路。学习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经验,借鉴德国鲁尔区由衰败走向兴盛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典型案例,依托传统产业,发展接续产业,培育替代产业,改善,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推动区域综合开发,加快实施城市化、化改造,促进资源型城市内部环境调整,增强对外的沟通能力和辐射能力,努力实现传统产业的华丽转身。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与鸡西实际紧密结合,以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发挥管理和服务职能,把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资源城市转型的发展主线,确立了“十二五”时期“六大产业基地”、“十大民生工程”建设,通过政府出资、融资、招商等方式安排投资千万元以上产业重点项目156项,民生重点项目111项,规划总投资518.5亿元。截至2011年底已完成投资934,087万元,占总投资额的17.35%。到十二五期末、十三五期初,鸡西经济将实现大跨越、大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830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GDP达到43,500元,突破6550美元,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将突破140亿元,年均增长26%以上。一是依托矿产资源,发展接续产业,打牢基础。鸡西矿产资源丰富,重要矿产有15种,其中煤炭总储量72.6亿吨;石墨总储量7.8亿吨,居亚洲之首。是我市的两大传统产业、立市之基。但在资源利用上,我市煤炭、石墨工业仍处于产品原生态、技术低水平、密集型的经济结构,产品附加值和含量低,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远远不够。要改变原来挖煤、运煤、卖煤、依赖煤的粗放发展方式,依托两大资源的比较优势,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城市转型的发展主线,巩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成果,关、停、并、转生产成本高、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小煤井,改进开采、安全生产技术,提高产量和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产资源产业链条,以鸡西天源煤炭有限公司焦化、山东泰丰集团公司(滴道区)煤矿改造、黑龙江普莱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锂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深加工、大唐鸡西第二热电有限公司2×300MW煤矸石热电联产和滴道区辰宇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粉煤灰综合利用等28个总投资76.5亿元的投资项目为牵动,大力发展煤炭基础、煤化工、煤电循环经济、焦化工业、煤炭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石墨高新材料等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初步形成肥、醇、炔、苯、焦油和高碳石墨、石墨制品、球形石墨、人造金刚石等为主的现代化煤化工、石墨产业链,提高资源产品利用率和资源产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利润滞留空间,扩大计税基础,28个项目达产达效后预计实现利润322,253万元,税金224,580万元。经,2011年煤炭和石墨产业入库税收40,395万元,同比增长55%。二是发展多元经济,优化调整结构,培育替代产业。为打破“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降低鸡西经济对资源的依赖性,防止出现1992年煤炭市场不好影响整体经济的局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六大产业基地”、156个重点产业项目,着重发展机械制造、绿色、、医药、、化工、新能源材料、风能发电等非煤产业,以鸡东振海化工有限公司30万吨离子膜烧碱、沈煤鸡西隆丰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煤矿综采机械及矿山设备制造、鸡西天诚镁业有限公司镁合金综合利用、鸡西市申太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重质碳酸钙、鸡冠区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中药提取工程建设、鸡西森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复合酵素、黑龙江金谷生物质能热电联产工程和滴道区内衬陶瓷系列管材生产线等128个总投资217亿元的重点项目为动力,与传统产业形成互补,缩小产业差距,逐步改变单一、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城市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形成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的产业格局,集聚产业合力,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和风险抵御能力,达产达效后预计实现利润512,866万元,税金308,814万元,在十二五期末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011年,非煤制造及相关产业入库税收37,239万元,同比增长32%。三是加强基础建设,实施积极财政,提升城市品位。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十大民生工程”重点项目,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的目标要求,大力实施积极财政,拉动内需,惠及民生,已先后投入150余亿元巨资,全面推进城市基础和民生工程建设。创下鸡西市建市以来多项之最:投入最大、项目最多、速度最快、成效最明显。在实施城市基础建设中,以水源治理、湿地保护、观光、水电热气管线改造、亮化工程、路桥建设、校舍改建等83个总投资131亿元的重点项目为基点,加快实施城市化、生态化改造,建设绿色矿区,完善城市功能,促进资源型城市内部环境调整,增强对外的沟通能力和辐射能力,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实施老城区改造中,坚持市中心区与县(市)区同步推进,以28个投资总额93亿元的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等重点项目为切入点,改善居住条件,打造宜居家园,提高幸福指数。截至2011年末,城市基础和民生工程建设实现建筑业税金34,934万元,房地产业税金26,181万元。

(二)关注产业布局,瞄准重点行业,发挥主体作用从2011年各行业实现的税收看,第二产业中的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业、金融业形成我市五大主体税源,2011年实现税收161,482万元,占地方税收总量的75.8%,其中采矿业位居榜首,2011年实现税收58,168万元,产业GDP的贡献率为2.63%,地方税收的贡献率为27.3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矿产资源是鸡西的命脉,是发展各项经济的基础,具有强大的经济支撑力。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采矿业的经济地位不会出现大的改变,要巩固采矿业经济成果,继续发挥主体税源龙头示范作用。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到2015年,采矿业将突破税收10亿元大关。其次,从我市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方向和产业布局分析,第一产业中的制造业将大有所为。在市委、市政府确立的156个产业项目当中,制造业有132项,投资总额达235亿元,达产达效后预计实现利润70亿元、税金45亿元,分别占所有产业项目的79.6%、83.3%和84.9%,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实现利税,制造业都占有绝对优势,其发展势头将超过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第三,建筑业、房地产业位次将有所下降。由于房地产市场过热,在宏观政策的调控打压下,购买力下降,出现资金链断裂的苗头,房地产价格松动回落,增速放缓,税收比重将会下降,但税源总量未来仍会保持在3到5位之间。十二五期间,建筑业税收总量有11亿元左右,房地产业存量房和增量房税收总量有12亿左右。第四,金融业贡献将会提升。2011年,金融业放贷额度177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在全市确立的267个重点项目中,前期投入的资金大约有超过100亿元来自于贷款,后期运转还将陆续发生,加之2012年国家放低准入门槛,允许民营资本介入金融、电信、卫生等7个领域,因此,资金会更加充裕,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在未来的市场中极其活跃,税收贡献率将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末,放贷总额将超过300亿元,税收总量将超过10亿元。第五,交通运输业提速明显。其它行业竞相发展,必将对交通运输产生巨大的需求,在全省三年公路建设的推动下,公路更加发达、便捷,交通运输业愈加繁荣。十二五期末,交通运输业税收将达到2.1亿元。

(三)加强税种管理,推进费改税进程,完善现行税制1.加强税种管理。从2006年-2011年的税种收入比重变化看,我市地税部门负责征管的13个税种中,有7个税种比重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作为地税部门第一大税种的营业税比重下降幅度最大,比2006年下降了12.36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印花税比重提高,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11.17个百分点、5.23个百分点、2.39个百分点和0.39个百分点。在未来5年内,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主体税种地位不会改变,但随着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营”改“增”的试点的铺开,以及计税工资和个人所得税扣除费用的提高,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比重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下降。预计营业税比重在十二五期间将会下降10%左右,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幅分别将回落到50%和30%左右。相反,一些地方小税种近年来表现突出,虽然总量比不上大税种,但就入库级次来说,却是实实在在能够看得见、花得着的本级收入、真金白银。在加强三个大税种管理的同时,要着重关注以下几个小税种。一是加强城镇土地使用税管理。从落实新征税范围等级和单位税额工作看,2011年同比新增税源超过7000万元,加之我市新确立的产业项目用地超过300万平米,新项目增加税源3000万元左右,预计2015年土地使用税总量将达到4.5亿元左右。因此,要继续推进土地使用税新等级征税范围和新单位税额的税收政策落实工作,将国土“二调”信息全面应用到土地使用税管理中,逐户核查原有宗地信息,及时添加新增项目宗地信息,核准税源底数。二是加强土地增值税管理。自2005年以来,我市新增楼盘近2000万平米,每个项目的土地增值税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清算任务非常艰巨。要加大房地产业土地增值税清算力度,严格按项目和用途分别推进,以核定清算为主,查账清算为辅,强化征缴。三是加强车船税管理。经调查,我市每天新增登记车辆50台左右,以平均每年每台缴纳车船税600元计算,年新增税源1000万元。因此,要加大新车船税法落实力度,加强对保险公司代收代缴车船税的监管,积极与交警部门建立协作关系,将车船税前置于检车环节,加强征收。四是加强资源税管理。由于煤炭资源税从量计征存在极大的不合理性,对高价煤难以实现合理调控。因此,要密切关注资源税改革,积极反映从价计征的必要性。按我市2011年产量和1%资源税从价计征税率计算,税金将增加1个亿。五是加强房产税管理。2011年,上海、重庆开展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对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本市居民新购房以及独栋别墅高档公寓,按房屋评估价值70%和0.5%-1.2%税率征收。我市私有住房超过100万套,第二套住房保守估计也将超过20万套,按照上海市方法计算,每年大约会有3,300万元的税源。因此,要做好调查摸底,以及建立税源数据库等相关准备工作。2.推进费改税进程。纵观世界各国的财政收入都是由税收和收费二者组成的,以税为主,以费为辅。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普遍遵循“以税聚财”和政府集中理财(以分级财政为基础)的基本规律。税收通常占政府财政收人的90%左右,包括收费在内的非税收人所占比重很小。例如美国和法国的非税收入大体占税收总收人的10%,德国1994年的收费收入占财政总收人的8.1%。而在1996年我国财政收入中,收费、基金总收入金额约为3621.9亿元(不包括社会保障基金1014.7亿元),扣除纳入预算管理的83项行政性收费127.1亿元,以及拟取消的收费、基金约120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内财政收入的46%左右。税外收费项目依然较多,乱收费,费多税少,费强税弱,以费挤税的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了我国财政分配渠道的多元化和国家财力的分散化,使部门利益扩张,财政调控功能难以正常发挥。因此,费改税势在必行。1999年,我国拉开了费改税序幕。总的指导是分类进行:取消收费项目由费改税一部分;收费项目保留一部分;降低收费标准一部分;收费改为价格一部分。经过十年的努力推进,2009年1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6项收费,合并征收燃油税。改变了以往无论上路多少都缴定额费的现象。以辽宁省为例,2009年,在百强企业排行榜中,12户加工企业纳税合计397.4亿元,占百强纳税总额近半壁江山,上榜企业户平均贡献税收33.1亿元。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于此同时,按照改革思路,中央加大了收费项目的清理力度,每年都公布取消一大批不合理收费项目;财政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将保留收费项目统称为非税收入,逐步从预算外纳入预算内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率,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收费比重过大、依据不足、挤占税源的矛盾。时至今日,费改税仍然“一枝独秀”。为此,要继续推进费改税进程。不但有利于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和理顺社会分配关系,调动中央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而且还能够以税聚财、规范预算管理,完善现行税制。把那些具有税收或准税收性质,收入来源较稳定,涉及面较广,受益面较宽,收费具有连续性和持久性且无人员开支或只涉及行政管理费和基金的收费项目改为税收。从目前我国的舆论氛围、政策因素及社会实践经验看,地税部门征收的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代征的事业建设费、社保费和防洪保安费等收费比较符合这些特征,有较好的征管基础,改革条件基本成熟。经调查,2011年我市地税部门征收教育费附加9,565万元、地方教育费附加5,268万元,代征文化事业建设费83万元、社保费160,283万元、防洪保安费1,128万元,总量达到了176,327万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22%,总量相当可观。费改税的设想是:一是将目前征收的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代征的文化事业建设费统筹考虑,统一改为教育税,下设教育、文化2个税目;将目前的社会保障统筹等收费改为社会保障税,下设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5个税目;将防洪保安费并入到城市维护建设税征收,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下设城市建设维护、城市防洪2个税目。二是加强立法,提高费改税后的地位,增强执法刚性,防止出现目前征收过程中的随意性,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三是费改税后应该重新考虑税基问题,探讨以纳税人的销售收入额和营业额以及有经营收入的单位和个人收入作为税基。

作者:胡森 单位:鸡西市地方税务局

热点排行榜

中国期刊网|论文发表咨询电话:

热点期刊关注

期刊快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