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的复制观诌议
来源:中文期刊网位置:哲学社会时间:13-05-28 08:40
休谟
休谟是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家。他吸收了洛克和伯克利的,但剔除了残留其中的形而上学的成分,把经验主义哲学推向极致。休谟理论的重大贡献在于,它给理性主义的先验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康德([1783]1950:8)不无感慨地说道:休谟的思想“把我从教条主义的迷梦中唤醒,使我在思辨哲学的领域中看到了新的方向”。事实上,没有休谟,也就没有近代认识论的转向。休谟的复制论主要体现于他对知觉的分析。他(1924:15-16)指出:人类的思维是无限的:我们身在地球,却可神游宇宙;人类的心智也是无限的:我们能毫不费力地想像出现实中不曾有的事物,如“金山”和“飞马”;但是,人的心智又“确实被限定在非常狭小的范围内”,里面别无它物,只有来自感官和经验的东西即知觉。休谟(1924:15)把知觉分为两种类型:印象vs意念。后者来自前者,是前者“模糊的图像”。根据他的定义,印象指一切鲜活的知觉,它们来自视、听、触等感觉或喜怒哀乐等内心感情。意念指人在反省上述感觉或感情时意识到的那些暗弱的知觉。关于两种知觉的区别,休谟作了详细的说明,其复制论的思想昭然若揭:人心中的知觉有两种,而且这两种知觉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一个人在感到过度热而痛苦,或感到适度热而快乐时,他的知觉是一种样子;当事后在记忆中回顾这种感觉时,或凭想象预料这种感觉时,他的知觉是另一种样子。记忆和想象这两种官能可以摹仿(mimic)或摹拟(copy)感官的知觉,但是从来不能完全达到原来感觉的那种强度和生动性。这两种官能即使以最大的力量活动,我们最多也只能说,它们把对象呈现得相当活跃,以致我们几乎獉獉可以说,我们触到了它或看见了它。但是除了人心在被疾病或疯狂搅乱以后,那些官能从不能达到最活跃的程度,使这两种知觉完然分不开。诗中的描写纵然很辉煌,但我们还是不会把自然的物象描画当作真实的景致。
前期维特根斯坦
维氏在这本自称为“像水晶一样清晰”的著作中阐释了和世界之间的投射关系(或曰对应关系)。他在罗素的原子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更为完善的理论,以此来论证:语言和世界对应,语言是世界的图像。后被学界称作“图像论”。为了避免可能因肤浅而遇到的种种问题,维氏作了周密思考。这里不可能全面论述,只选择几个要点加以说明:(1)世界是事实的总和。逻辑空间里的诸事即世界。在逻辑空间中不仅有事实,也包含了可能的事态。(2)原子事实的存在称作肯定性事实,原子事实不存在称作否定性事实。(3)复杂事态由原子事实组合而成。这种组合必然符合逻辑,但不一定真实存在。那些并不存在的事态是逻辑上可能的事态。(4)原子事实是最简单的事实,不再包含其它事实。在原子层面上,不再有更小的事态以及它们各种可能的结合,不再有事物的可能结合,因为世界最终被分成事实,而不是事物。首先,维氏把世界看作事实的总和而不是事物或对象的总和。事实可以分析为原子事实,原子事实虽由对象组成,但每一事实都独立存在,对象却不能独立于事实而存在。逻辑空间是一个语句在逻辑上具有意义的条件。这些条件只决定语句是否有意义,不涉及语句所陈述的是否是事实。例如“苏格拉底是俄国人”,这一个语句陈述的内容虽然不是事实,但它有意义,也符合逻辑。它与“苏格拉底是希腊人”具有同等的逻辑地位。换句话说,无论陈述的内容是事实还是可能的事态,只要语句符合逻辑,就是逻辑空间允许的。现实世界只是逻辑空间中的一部分,由存在的事态构成,它呈现在非事实组成的背景上。假如名称A没有指称,包含名称A的语句P也就没有意义。名称不像命题一样有真假之分。因而名称不是图像,只有命题才是图像。从表面上看,名称是独立的,因为它可以出现在不同的语句中。但实际上名称不具有独立性,因为它必须出现在语句之中,正如对象必须出现在事实之中。维氏明确指出:“只有命题才有意义,只有在命题的叙述关系中名称才有指谓。”(3.3)①这显然是继承了弗雷格的整体主义。由此推论,语言是命题的总和而不是名称的总和。命题的总和大于事实的总和。有些命题表示可能的事态,是有意义的假命题。只有真命题的总和才是世界的图像②,或曰“对世界的复制”。本体论是图像论的一个重要基础。较之罗素的本体论,维氏的本体论显得更深刻。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语言摹画事实而非事物或对象。除此之外,维氏还提出了摹画形式和逻辑形式的区分。摹画形式指图像中的内部结构,即命题中各名称间的关系,亦即与被摹画的事态的同构性质。人的思维更需要逻辑,没有逻辑就无法思考。那么,逻辑又是怎样进入思维的呢?维氏认为“不可说”,而“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7)。语言可表达的世界是语言逻辑范围之内的经验世界,语言的逻辑也是经验世界的逻辑。其形式只能显现,不能说出(4.1212)。逻辑形式的性质是先验的,属于“不可说”的范围。如果没有逻辑形式,语言、思维和外部世界这三者之间也就没法联系起来,语言也不可能摹画世界。因为语言和现实毕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语言虽然在较高的层面上具有建构作用,但语言和现实一定在某个基本层面上是一致的,彼此一一对应。这就是语言能够用来摹画现实的根本原因。维氏认为他找到了这个层面,即“逻辑形式”,“每一个图像都是逻辑图像”(2.182)。维氏的复制论思想是理性主义的,但他认为存在不可说的东西———这也难免被人贴上“神秘主义”的标签。
评论探讨
复制,必然涉及复制品的来源、性质以及原件是什么,或原件在哪的问题。语言是复制品。这是以上四位哲学家的基本观点。其分歧在于对原件的看法。柏拉图的观点可表示为:理念(事物(语言。其中“(”表示复制;语言复制事物的本质,即理念世界中的模型。亚里斯多德的观点可表示为:事物?思维—语言。其中“?”表示思维在复制事物时具有能动性;短横表示约定:语言和事物的联系乃思维的约定。这是不是说复制仅仅发生在思维和事物之间呢?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回答。首先,名称的语音形式是约定的,但内容不是凭空而来的。其次,存在着正确反映世界的命题。由此可见,亚氏的复制论强调的不是语音形式上的对应,而是语词内容与世界的对应,即语言通过思维指称事物。可以这样说,柏拉图持被动、消极的复制观,亚里斯多德持主动、积极的复制观。因为后者强调思维的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到肯定。也正因为此,亚氏更能理解复制中的变异或失真现象。事实上,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变异(或失真)提供了难以消除的机会。前期维特根斯坦的复制观可表示为:事实(逻辑(语言。逻辑包括了事实以及可能的事态,语言包括了逻辑和非逻辑的东西。语言通过逻辑形式摹画世界图景。摹画形式与被摹画的事态具有同构关系。虽然同一个事态可以有不同的摹画形式,但其共同点是它们的逻辑形式。换言之,同一个逻辑形式可以显现为不同的摹画形式。也就是说,从逻辑到语言再到言语,变异的机会无时不在③。以上三个模型的共同之处在于:复制发生在外部世界和人心之间。相比之下,休谟的复制观有其独到之处,可表示为:事物(印象(意念。复制不仅发生在外部世界和人心之间,也发生在人心内部,即印象和意念之间。毫无疑问,把复制过程延伸至人心内部是经验主义哲学家的贡献。我们还应看到,从印象到意念,不仅是从感觉到思想的复制,也是从“鲜活”到“暗弱”的变异。换言之,意念不仅是复制品,也是变异品。关于新意念的来源,休谟指出,可由旧的意念合成,即通过“复合”、“调换”、“增加”或“减少”等手段处理经验中的意念,从而产生经验中没有的意念。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如果新意念的产生不以旧意念的丧失为代价,我们可做如下推断,以上手段本身都要借助于复制。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在新意念产生的同时为何旧的意念没有消失。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后期维特根斯坦被认为是对前期维特根斯坦的否定。原因在于他开始强调语言的游戏规则。这是事实。但他否定的不是复制,而是把复制论引向了语言规则的复制以及运用规则进行的复制。事实上,西方哲学中的复制论并未中断。关于这一点,将另文讨论。
作者:荣鑫阁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现代与教师基地
热点排行榜
- 12014-01-13《护理管理杂志》
- 22014-01-13《健康必读.上旬刊.》
- 32014-01-13《中外医学研究》
- 42014-01-13《中国乡村医药》
- 52014-01-13《医学新知杂志》
- 62014-01-13《陕西中医》
- 72014-01-13《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 82014-01-13《中国老年学杂志》
- 92014-01-13《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102014-01-13《社区医学杂志》
- 12021-12-23《建筑工程中异型钢结构综合施工技术》
- 22021-12-22《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探究》
- 32021-12-21《基于建筑后评估的建筑策划教学体系更新》
- 42021-12-20《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分析》
- 52021-12-16《白血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的中医综合施治研究》
- 62021-12-15《体育类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工具的应用》
- 72021-06-04《心理护理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期中的效果观察》
- 82021-06-04《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问题及策略》
- 92021-06-03《语文教学在高职生职业认同培养中的作用》
- 102021-06-03《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高频电切除肠息肉手术患者的影响价值》
- 12014-01-13《护理管理杂志》
- 22014-01-13《健康必读.上旬刊.》
- 32014-01-13《中外医学研究》
- 42014-01-13《中国乡村医药》
- 52014-01-13《医学新知杂志》
- 62014-01-13《陕西中医》
- 72014-01-13《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 82014-01-13《国际护理学杂志》
- 92014-01-13《现代预防医学》
- 102014-01-13《河北医学》
- 12021-12-21《基于建筑后评估的建筑策划教学体系更新》
- 22021-06-02《护理人员心理弹性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 32021-02-01《试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语文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
- 42021-01-15《让课堂练笔点亮语文课堂》
- 52021-01-12《免费中职生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 62015-02-09《《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 72015-02-09《《浅谈常见中医体质类型研究》》
- 82015-02-09《《海洋生物学,古老但仍有待揭秘》》
- 92015-02-09《《干扰素病毒性乙型肝炎治疗应用》》
- 102015-02-09《《试论新时期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探讨》》

- 2015-02-09《简析<法兰西内战>中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 2015-02-09《简论加强基层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 2013-06-02国内地方系统知识流动刍议
- 2013-05-28住房抵押贷款养老体系诌议
- 2013-05-28知识库导向的课程教与学释解
- 2013-05-28大学任职教学模式对我们的启发
- 2013-05-28目视法的教导模式刍议
- 2013-05-28谈嵌入式系统培育方式的实践
- 2013-05-28国内哲学发展的不足解析
- 2013-05-28国学运动的基本倾向概述
- 2013-05-28知识视野的组织研究文献简述
热点期刊关注
- 2021-05-29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与救济探析
- 2015-02-06《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
- 2015-02-06《浅谈西部医学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观现状分析及对策》
- 2013-05-28物权法在婚姻案件中的困境及思考
- 2013-05-28隐藏富贵的情感观释解
- 2013-05-28论妇女怎样对付新婚姻法
- 2013-05-28婚姻法释解之婚姻财产赠与
- 2013-05-28强化网络法制教育的策略解析
- 2013-05-28对律学研究问题的思考
- 2013-05-28法治建设与经济区核心竞争力探索
- 2013-05-28婚姻法三房产权属条款的法学思考

- 2021-05-28大学技术转移转化政策比较研究
- 2015-02-09《浅谈防范和控制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分析》
- 2015-02-09《简论公平正义观对缩小收入差距的启示》
- 2015-02-07《信任改善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研究框架》
- 2015-02-06《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民营经济发展》
- 2015-02-06《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风险规避路径》
- 2013-05-28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演化诌议
- 2013-05-28董事长捐赠及经济模型探索
- 2013-05-28地方金融合作的趋势及途径探索
- 2013-05-28谈市区低保家庭资产的调查与对比
- 2013-05-28经济发展下市区老人体育的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