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网|联系我们
中国期刊采编中心
学术论文|哲学社会政治法律经济科学文化历史人文教育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药卫生 >

白血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的中医综合施治研究

来源:中文期刊网位置:医药卫生时间:21-12-16 11:57

  
  
  作者:王兴丽,杨向东,张伟锋,史哲新,杨文华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803918);天津市中医药传统知识的调查研究课题
  
  (项目编号:2020zyy04);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拓新工程”基金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20048)。
  
  关键词:白血病;味觉改变;化疗;中医;论治;调摄
  
  味觉是一种相当复杂和重要的特殊感觉,人类具有5种基本味觉:酸、甜、咸、苦、鲜[1]。味觉的敏感性存在个体性差异,常受到年龄、性别、遗传、疾病、药物和吸烟行为等因素的影响[2]。味觉改变亦称味觉障碍,是指味觉刺激物作用于舌体而感知到的味觉异常症状,主要有口酸、口苦、口甘、口辛、口咸、口淡、口涩等,多种味觉异常亦可同时兼具。
  
  白血病患者化疗的目的为靶向作用于快速分化增殖的肿瘤细胞,但体内的味觉接收细胞属于快速繁殖细胞,其半衰期约为15d,因此对化疗的毒性效应为高度敏感,;或化疗药物使人体的锌离子与巯基结合导致人体缺锌而引起味觉异常[3-4]。患者在接受环磷酰胺、阿霉素等化学药物治疗后产生的味觉反常或味觉受损、或是一种不愉快的味觉变化称为化疗相关味觉改变(CITA),临床分为味觉不良、味觉减退、味觉缺失、味觉倒错和味幻觉等五种不同类型。化疗相关味觉改变是化疗较为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5]。国内研究证实,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发生率较高,约为69.9%,因其为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且不能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往往不被医护人员及患者重视。但是白血病患者常因味觉改变产生或加重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且还会导致患者食欲下降,诱发营养不良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出现中断治疗及增加并发症及病死率等。因此,防治白血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不容忽视[6-8]。目前西医在临床上尚缺乏确实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我们祖国医学在化疗相关味觉改变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现综述如下:
  

  1白血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的中医论治

  
  白血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在中医古籍文献中无相应病名,但在多部著作中可见“食不知味”、“舌不知味” 及“口不知味”等相关症状描述。祖国医学认为:口味异常是脏腑之气失和的外在表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味矣”;肾足少阴之脉 循喉咙,挟舌本”;“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又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中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宣明五气》“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等理论的影响,临床多为口苦从心论治、口甘从脾论治、口咸从肾论治 [9-11]。白血病化疗患者多为久病体虚之人,化疗药物当属药毒之邪,最易伤及人体正气, 损伤周身气血津液、五脏六腑,导致脾胃虚弱、肝肾损伤,机体阴阳失衡;加之患者对疾病及化疗缺乏充分正确的认知,存在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引发心气受抑、肝气郁结,脏腑间互为影响,相互传变,终致出现味觉异常改变[12],与心、脾、胃、肝、肾等脏腑相关。治疗多以养心、健脾和胃、疏肝、补肾为主。
  
  1.1从心论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心主舌 在窍为舌”;《灵枢·脉度》云:“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心主血脉,开窍于舌,心的经脉上系于舌,舌能辨识五味,依赖于心气对舌体的滋养。心气充沛,脉道通利, 流通于舌窍,心气舒和而舌有所养,则味觉灵敏,能辨别五味。白血病化疗患者,正气耗损,心气不足,加之负面情绪影响,心气受抑,心气无以荣养舌窍,则舌不知味, 莫辨苦酸甘辛[13]。治疗应以补益心气为基本治则,通过直接温心阳、养心阴、益心气、补心血、理气机及调和五脏协调关等系,以达补益心气,使脉行通畅,运行有序, 舌有所荣而辨五味。
  
  1.2从脾胃论治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主运化水谷精微,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口腔的滋润依赖于涎的保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脾在窍为口;”《难经·四十难》云:“脾主味”,“口者坤土也,脾气通于口 口不知谷味,亦不知五味”,“口咸是脾虚,润下作咸,脾不化水,故咸也”,均认为口中的味觉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白血病患者多有正气不足,脾胃亏虚,而化疗药物属“药毒之邪”,药毒中伤脾胃,积蓄日久易生灼热毒邪,毒邪败伤脾胃,壅塞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失司,湿从内生,湿困脾胃,阻遏气机,清阳不升,湿浊上蒙口窍而致食不知味[14]。治疗应以健脾和胃为基本治则,或兼以化湿,使气机舒畅,脾胃气和,症去病愈。
  
  1.3从肝论治
  
  肝性喜条达,肝主疏泄,《医贯·血症论》有云:“凡郁皆肝病也,木中有火,郁甚则火不得舒”;《痿论·》曰:“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言:“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口苦的病位在肝胆。《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吐酸》云:“酸者肝木之味也”,口酸多则之于肝,治酸即治肝。白血病患者多因久病, 心情郁闷、喜怒无常,郁怒伤肝,木失调达,肝气郁结,郁久化热,胆失疏泄,胆火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发口苦、口酸,治疗当以疏肝利胆为主,或兼以清热、和胃, 使肝郁解,胆火泄,胃气降,异味除[15]。
  
  1.4从肾论治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藏人体真阴真阳,在液为唾,唾为肾精所化,与涎同为口津,能滋养口舌。肾精充足,则阳气化生有源,脏腑气化与气血津液得以正常输布;若肾虚不能摄纳精气,致使精气外漏则见口中味觉异常。因“咸入肾”,咸味为肾所主,若肾中精气充沛,摄纳有权,精气藏于肾;若肾虚气化功能失司,摄纳失职, 肾中精气外泄,寒水上犯于口则口咸,正如《张氏医通》所云:“口咸,肾液上乘也”,此肾液指无形之水,“无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口咸责之于肾,治疗应以补肾填精为大法,使肾之摄纳功能恢复,精气内藏于肾,咸味下注于肾,口中味觉恢复[16]。
  

  2白血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的中医情志及饮食调摄

  
  白血病患者治疗周期较长,易产生紧张、恐惧及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者出现极端心理问题。若情志发生改变,易引发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进而导致脏腑功能紊乱[17]。因此需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实施个体化的综合调摄干预措施,包括针对味觉改变的健康教育、情志调摄以及饮食指导等。
  
  医护人员通过宣教手册、微信视频等不同形式,在化疗前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可能会出现的味觉改变及相应影响,使病患及家属充分认识采取应对措施的重要性,告知味觉改变是可逆的,在停用化疗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并向患者介绍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认知水平, 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感受到被爱被关心,让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治疗过程中。适时播放适宜的曲目缓解患者的身心,或为患者设计适宜的个体化运动计划,如太极拳、八段锦等,稳定患者情绪。“善医者,需先医心,之后医身体”,中医情志调摄提倡天人合一,有助于调节脏腑气血,加快患者身体康复[18]。
  
  保持口腔卫生,饮食前后应用冰菊含漱液、碳酸氢钠漱口水等勤漱口,避免吸烟饮酒;营造良好的进食环境,避免化疗前后两小时内进食,少食多餐,进食时应充分咀嚼食物,增加流食的摄入;指导患者多进食瘦肉、鱼类、蛋黄等含锌的食物,并根据患者味觉改变特点,制定相应的指导内容。味觉敏感者避免食用气味浓烈的食物,减少应用食盐、糖等各种调味品及香料;味觉缺失或减退者,酌情加重食物口味,选择香菇、洋葱等味道浓郁的食物;积极变化食物的种类、烹调的方法及色彩的搭配等以弥补味觉的缺失;口中异味者可予薄荷糖、口香糖口含或予菊花、枸杞、麦冬、莲子心等代茶饮,或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及蛋白质含量高且口味丰富的食物。综上所述,白血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困扰。根据患者症状进行中医论治, 并进行相应的中医情志调摄及饮食指导,帮助患者积极进行应对,有效减少味觉改变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真正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热点排行榜

中国期刊网|论文发表咨询电话:

热点期刊关注

期刊快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