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网|联系我们
中国期刊采编中心
学术论文|哲学社会政治法律经济科学文化历史人文教育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政治法律 >

法治建设与经济区核心竞争力探索

来源:中文期刊网位置:政治法律时间:13-05-28 08:51

法治是北部湾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的制动性要素

法治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元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制动器的角色。必须反映经济关系的变化,反映生产力发展,适应生产力发展。技术创新是重要的生产力,正如邓小平所说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的角度,技术创新与法律制度变革是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技术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变化促进法律制度变革。同时,法律制度的变革也会促进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或迟或早会推动变革,法律制度对于技术创新的鼓励与支持是被近代史和新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证明了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统治者不重视技术,重农抑商、重农抑工、压抑技术创新,几千年的科举制度严重抑制技术的进步。1979年以后的中国,在广州等沿海地区成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实行支持与鼓励技术创新的一系列制度,在珠海等经济区出现了很多技术与的创新,使经济发展走在了中国的前沿,成为先富起来的地区。任何创新都不可能在真空中发生,它必须在一个特定的法治中发生,高新技术产业要能发展,必须以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制存在为前提。法治能够为区域经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是经济有机体生长的不可缺少的土壤,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硬件如自然资源等,是限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制度是法治,法治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一个无障碍的共同市场,统一市场和共同的规则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保证。法治通过有效的调节市场,促进和保护公平、有序和有效竞争,在区域内形成统一市场[3]。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例如德国、日本等国家经济的发展虽然有各种因素,但是有一个统一的公平的商业法律制度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的因素。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包括北部湾经济区在内的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法治,而且法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动因素。

北部湾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必须依靠法治来实现

1.依靠法治优化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环境。提升北部湾经济区核心竞争力,必须进一步解放,转变观念。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作为一种混合经济,是依靠系统运行来确保的经济,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的发展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因此,在发展北部湾经济区中要树立实现经济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形成、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由于可持续发展是涉及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综合性重大问题,所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经济可持续性为主导、社会可持续性为目的的系统整体。包含了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三个系统,只有这三系统高度统一与协调发展,才能使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三者达到内在的统一,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要优化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环境,还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合理定位区域内政府的职能,优化干部队伍,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及优化服务的要求,进一步进行机构改革、转化职能,提高北部湾经济区内市、县、乡三级政府的工作效能。事实证明,一个负责任有能力的政府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所以,要优化政府的经济引导与调控能力,创建发展平台,培植发展后劲,营造信用、法治、服务的社会环境,形成完善有特色的区域经济。

2.依靠法治培育发展北部湾企业群。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根源于该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它的取得与实施产业群战略关系密切。北部湾经济区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北部湾企业群,要依靠法治的力量使北部湾经济区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群。企业群其实就是相互关联产业的中、小企业组成的群体,扎根在一个地区社会关系网中的中、小企业群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对知识、的共享平台,最大限度地利用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充分保证该区域获得与提升其竞争优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于北部湾经济区拥有必要的生产要素数量,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为重要的是,要想增加生产力,生产要素必须有较高的品质和专业化程度,同时维持生产要素使用的高效率。换言之,生产要素的数量、成本、品质、专业化程度、使用效率是北部湾经济区竞争优势来源的重要保障。中、小企业空间聚集形成的中小企业群,产生聚集经济效应,这种聚集经济有助于北部湾经济区生产要素条件的改善,可以做到共享基础设施,在中小企业的聚集区内,众多企业共享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包括有形基础设施、行政基础设施、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4]。北部湾经济区企业群中技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使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资本,从而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北部湾经济区生产要素的状况,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3.依靠法治确立北部湾经济区的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北部湾经济区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北部湾经济区内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北部湾经济区支柱产业是在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对北部湾经济区具有重要作用、其产值一般占北部湾经济区国民生产总值5%以上的产业。支柱产业往往处于产业寿命周期的成熟阶段,是北部湾经济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北部湾经济区支柱产业一旦获得竞争力,则能为北部湾经济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积累资金、创造条件。北部湾经济区主导产业是一般专门化部门中产业关联性强、能够对北部湾经济区经济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起引导和带动作用的部门。北部湾经济区主导产业能促进该区域产业结构高度优化,推动未来区域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主导产业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技术进步和时间推移,原来的主导产业会逐步被新兴的主导产业所取代。北部湾经济区无论其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如何,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获得成功,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应根据北部湾经济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依靠法治力量确定其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

4.依靠法治促进北部湾经济区技术创新。北部湾经济区要在发展中长久拥有核心竞争优势,就必须有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需要在北部湾经济区有相关的法律制度下促进,按照经济学的“人是经济人的假设”,在北部湾经济区必须通过相关法律制度对技术创新进行激励与约束。技术创新活动需要个人或企业投入大量的智力、财力,耗费大量的时间,所以,技术创新者希望因此给自己带来较大的收益,但是事实往往是技术创新活动带来的社会收益往往大于创新者的收益。因为新的发明、创造等新技术比较容易被其他企业、个人尤其是竞争对手模仿,如果没有法律制度保障,创新者的收益常常得不到保证,这必然会严重影响技术创新的积极性[5]。为此,必须用法律制度予以激励,激励技术创新者的积极性,使创新者的收益率接近或等于社会收益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成本收益的界定以产权明晰为先决条件,所以,要使创新者的收益接近或等于社会收益,必须明确创新技术的所有权。技术创新所形成的知识产权与有形的物质形态的财产不同,必须有制度专门予以规定。在我国有专利定的专利制度予以保护与激励,但是只有全国统一的专利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北部湾经济区还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利用政府授予的相关权力,制定地方法规,使技术创新者在知识产权明晰的前提下,获取较多的收益。

5.依靠法治在北部湾经济区形成、积累人力资本。北部湾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是人的行为,即只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才能进行技术创新。所以,在北部湾经济区要用法律手段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积累。人力资本是通过形成的凝结在人身体内的知识、能力、健康体现在商品和服务中,使商品与服务的价值得以增值的价值。就一个地区而言,形成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知识、技术、信息的获得,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包括短期的长期的及学历的与非学历的等多种形式,叫作内部效应;另一种是知识、技术、信息的获得是通过自学、模仿、实践等方式取得,叫作外部效应。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人力资本的内部与外部效应表现与作用不同。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外部效应的作用非常明显,但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内部效应越来越凸显。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必然是人力资本的内部效应。这两种方式尤其是内部效应,必须通过相关的法律才能实现[6]。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其拥有接受过各种专业、具有专门技能、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人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北部湾经济区的人力资本投资而形成的。对于一个行政区或经济区来说,人才的引进也是人力资本积累的非常关键的渠道,所以,在世界范围内,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把争夺世界优秀人才作为国家战略。美国一直把争夺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多次修改移。该法不考虑国籍、资历和年龄,只要是专业方面的精英,一律允许优先进入美国。据美国科学基金会1985年的调查,外籍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公司人员总数的70%;在美国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州硅谷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和科技人员有33%以上是外国人。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从事科技研究和开发的外国人进一步增加,仅领域,50%以上的博士是外国人。同样道理,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各地区为了经济发展,也制定各自的地方法律法规,吸引优秀人才。

6.依靠法治加强北部湾经济区的知识产权保护。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能源消耗型向低碳环保型转变,科学技术创新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关键,尤其是美国华尔街危机给中国带来较大影响的背景下,只有创新才能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成功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蜕变,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布于各地的经济区的发展模式的转变。中国政府在2008年制定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促进支持产权创新和适用”,“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新和运用的主体”[7]。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生产领域的技术含量,鼓励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高风险性、求利性、外部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决定市场本身并不能造就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这就需要政府用法治手段激励、引导、推动、保护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的形成,从而降低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这是区域经济保持活力所不可缺少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的开发度和外向度越来越高,北部湾经济区面向东南亚、地处中国—东盟自由区的最前沿,经济的外向与开放决定必须加强经济区的知识产权保护,从观念、立法、执法等方面采取措施。由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与联系日益密切,北部湾经济区比邻东盟,与东盟各国的联系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而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必须加强,密切关注世界尤其是东盟各国的知识产权立法的最新发展,在区域立法中填补国家立法的一些空白,完善地方立法既要考虑中国法律的授权、北部湾经济区的知识产权现状及发展趋势,又要考虑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相关规定》;既要增加经济区地方立法的可操作性,例如,与国际上逐步简化相关手续的趋势保持一致,适当简化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手续,又要注重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宣传,使全社会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理念与意识,例如,以每年“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为契机,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徒法不足以自行,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知识产权的执法体系要配套建立,要机构健全,要整合力量,打击假冒专利、侵权盗版、仿冒商标等违法犯罪行为。尤其是要加大对大案、要案和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查处力度。在执法中要坚持严格执法、公平公正,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树立执法权威,为北部湾经济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由于技术创新速度加快,知识产权纠纷将会呈现出交叉现象,这就要求知识产权的行政执法和人员提高执法水平,提高自身素质。知识产权立国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经济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获得竞争优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同样道理,北部湾经济区的竞争优势中知识产权所占比例和所处地位,对北部湾经济区而言具有“立足发展”之重。知识产权的较量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知识产权从国家角度而言,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从北部湾经济区而言,影响经济区的发展。有了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和认识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再好的制度也不能得到贯彻。所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首先要树立知识产权观念,提高对专利、版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在英国等西方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在人们的头脑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比较强。而中国是在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后才提出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这方面的意识还比较淡漠,为此,要加强宣传,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知识、理念纳入普法内容。

7.依靠法治在北部湾经济区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虽然说风险与利润同在,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但是技术创新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而且其周期长、投资额大,投资管理过程复杂。这样的特点决定对技术创新投资必须进行行政干预。用法律手段预防这种风险投资领域的市场失灵,采取优惠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投资的成本,调动创业者的创造性和投资者的积极性,制定技术共享、信息共用、利益分享的制度[8]。尽快制定北部湾经济区风险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建立风险投资融资体系,增加风险投资的资金供给。技术创新需要大量资金,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经济,应该通过法律手段,增加投资融资渠道,既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一级市场,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二级市场融资;既要吸引内资,也要吸引外资;既要争取国家资金的投入,也要吸引民间资本的参与,使技术创新的投资渠道多元、畅通。惟其如此,才能保证有比较充足的风险资本。其次,在北部湾经济区设立风险投资基金。通过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可以更好地扶持经济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国外的经验证明,风险投资基金对于高新技术产业获得资金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再次,降低风险投资所得税的税率,发挥杠杆作用,这样可以吸收资本投向新技术产业,使多种形式的资本投资到高新技术领域。

作者:杨红文 单位:广西大学

热点排行榜

中国期刊网|论文发表咨询电话:

热点期刊关注

期刊快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