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网|联系我们
中国期刊采编中心
学术论文|哲学社会政治法律经济科学文化历史人文教育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 >

生态美学发展的疑难解析

来源:中文期刊网位置:自然科学时间:13-05-28 09:01

世界上多数存在物所含的“意义”在人的眼中“都是人类兴趣的投射”[3]那么,美学在这种背景下拟定的“反人类中心主义”无法成立,因为现代知识永远无法排除主体的想像性、体验性思维方式的介入。因此无论是实践美学还是生态美学,都是用人类的情感和价值向非人类世界的投射。如果生态美学不明确界定“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必然导致极端的“反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的出现。到那时,生态美学以“反人类中心主义”为起点的做法不仅起不到相应的作用,更可能陷入无法自圆其说的困境。所以,生态美学所提出的“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视角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成立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界定。当然,“反人类中心主义”的提出并不是无意义的,尽管有其不足但它的确是美学史上的重大理论转折。

“生态中心主义”的提出是否合理

生态中心主义强调以整个生态系统为中心,而人只不过是这个链上的一环,强调了人对生态系统的依附性。由此,这种有很强的现实性,它为了维护生态的平衡,将人的理性和欲望严格限制在这种依附关系之中。然而,“在这种强调中刻意隐藏和消解了人所具有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单纯突出了人与外物的相互依赖性和起源上的无差别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论中人的形象和地位的黯淡和模糊。”[4]当然,如今生态危机的频繁出现,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但如果过度的自我克制和贬低,也会阻碍了人类潜能的发挥和人类的文明进程。人类的错误不在于有自我意识和主体性,而是对自然的过度干预。“生态中心主义”的观点确有不合理之处,生态系统中万物毕竟不同,在生态链条中各有专属位置,这也决定了人类不可能从所谓的“人类中心主义”走向彻底的“生态中心主义”。

生态美学能否很好的介入现实实践

人类无休止的对大自然索取使我们获得了难以想象的物质成果。当人类看到烟尘缭绕、黄沙肆虐时才惊醒。“当蓝天因烟尘而灰暗,沥青的刺鼻味取代了麦苗的清香时,毁坏的不仅是实在的故乡,而且也是作为精神象征的家园与故乡。”[5]此时的人类才开始反思自身存在的意义,生态美学正是对此的反思与批判。所以其目的是把人类从这种生态和生存危机中解救出来,指导现实生活。但它就是在介入现实时陷入了困境。任何理论都要面对实践,进而指导实践,但生态美学在介入审美实践时却有着独特的困境。曾繁仁曾说:“环境美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以景观美学与宜居环境为核心内涵,涉及城乡人居与工作环境的大量问题,带有专业性、可操作性与现实指导性。这一点是当前的生态美学难以做到的而且也是需要向其学习的……”[6]那么,生态美学介入现实实践的困难到底是什么呢?生态美学在本质上是反实践的,这是它在介入现实时触及到的一种悖论现象。它极力压制人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认为人类实践都在渲染“人类中心主义”,会给自然生态带来破坏。生态美学在实践上应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它改变的是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态意识。生态问题是自然与人的发展问题,而也是和经济问题,关系到人的欲望和自然资源有限性的矛盾。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已经显得尤为突出,生态意识的普及更为急迫。但目前我国生态美学仅限于学术理论,只是思想的独立推演。

结语

生态美学要想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成为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中流砥柱,就必须要走出自身弊端,把自然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结合起来,使人与自然都能自由而自觉的健康发展,倡导自然与人道主义的和谐。曾繁仁说:“在生态哲学、生态中有一种弱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主张不放弃认识论对于生态理论的指导,我们认为也不妨可以探索……”[7]这正生态美学干预人类实践活动找到了合适的理论基点,这也许是使生态美学的理论基础更加完善的有益尝试。作为一种新型美学理论,生态美学今后的发展必定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只有找到其中不足与缺陷,才能更好的完善它,使之真正成为我国美学发展史上富有独创性的美学理论。

作者:白晓征 陈天天

热点排行榜

中国期刊网|论文发表咨询电话:

热点期刊关注

期刊快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