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网|联系我们
中国期刊采编中心
学术论文|哲学社会政治法律经济科学文化历史人文教育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科学 >

基于泉林模式的循环经济转型诌议

来源:中文期刊网位置:经济科学时间:13-05-28 08:54

泉林纸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内涵

“泉林模式”是造纸行业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其核心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传统产业向绿色发展模式的转变。传统造纸行业有耗水、耗材等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等问题。泉林模式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则和绿色理念,在传统产业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以产业集群理论为支撑建立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实现传统造纸行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是泉林模式的核念。泉林地处聊城,以绿色经济作为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注重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先实现产业升级转型[4]。泉林模式的原料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减少碳排放;生产过程的安排追求资源的减量化投入和循环利用;产品设计突出产品适用的广泛性和绿色环保理念,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来的设备制造提升了产业层次。技术创新是泉林模式的核心。绿色经济发展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经济效益、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泉林模式以技术创新突破循环经济发展的环节实现三者效益的统一。泉林模式在非木纤维制浆、循环生产和废液处理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技术优势。目前有三项技术获得国际领先技术成果鉴定,一项被中国轻联合会评为技术进步一等奖。截止2012年7月已有122项授权(95项专利),涵盖秸秆收储、备料、制浆、纸制品制造、有机肥料、水污染防治、热电铵法脱硫、装备制造8个领域的技术,构建起从低碳技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到保护方面系统较完备的技术体系。技术创新实现循环经济下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障,也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完备的产业体系是“泉林模式”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载体。从产业集群角度,循环经济产业间物质、能量和提升了整个产业体系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5]。泉林模式目前建立了秸秆收购、清洁制浆、造纸和纸制品生产、废液制肥、水治理循环使用、自备电厂、装备制造和研发中心等基本完备的产业体系,降低了交易成本,产生一定的范围经济,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实现。

泉林纸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内容

本循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三个突破:一是秸秆制浆技术获得突破,草浆替代了木浆。泉林纸业在新式备料、置换蒸煮、氧脱木素等清洁制浆技术获得突破,利用秸秆产出了优于阔叶木浆的优质木浆。二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本色浆生产过程经过特殊工艺处理,无漂白阶段,不产生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如二口恶英等)。三是节水节能。本色草浆比传统漂白草浆节能20%,每吨浆节水30—40t,生产成本比传统漂白草浆低1500元/t。第二条是生产用水循环链,这是造纸企业实现循环发展的重要环节。具体过程是:制浆中段的水进入水处理工程,经处理后一部分回用于生产,一部分进入调蓄水库用于灌溉。造纸行业是高耗水行业,水循环和节约利用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问题。泉林纸业除在节水上有技术突破外,在水污染防治技术上也有所突破。对废水进行分类处理,抄纸过程产生的白水应用超效浅层气浮工艺实现全部回用;中段水处理,采用自主研发的复合反应曝光和高级氧化深度脱色工艺处理,实现每天2万t的中水回用,外排水优于国外木浆环保标准。第三条是黑液、废渣处理循环链,这是符合循环经济“资源化”原则的典型环节。备料产生的杂质部分用于生产发酵基质,另一部分同制浆过程的黑液、环保处理过程的污泥都被送入有机肥车间生产有机肥。有机肥车间黑液蒸发产生的含氮重污冷凝水被送到热电厂,经烟气脱硫过程后产生亚硫酸铵,成为企业制浆原料。本循环实现了“原料—产品—废弃物—原料”的循环,生产的废气物和污染物的资源化,减少了污染,产生了经济效益,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泉林模式产业升级因素分析和比较分析

泉林模式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因素分析泉林模式是创新驱动导向的产业升级。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证明,在制造业内部,与现代技术密切联系的部门增长最快,影响经济增长的三个重要因素是知识存量、生产率和经济结构,而知识存量的增加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因素[6]。技术创新是知识存量的表现,这是泉林模式超越传统生产模式的主要动力。技术创新推动泉林纸业由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价格的粗放型数量增长道路,转向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的集约型内涵扩张道路。泉林模式是一条以绿色造纸为核心多产业集聚的现代产业发展道路。产业集聚是技术创新理论的一个推论。在制度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中,M•卡曼和N•施瓦茨研究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认为,企业在抵御外部竞争压力和获取垄断利润的驱使下,选择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泉林模式在造纸业的基础上,对能源、原材料、产品和设备进行产业集聚,在产业集聚过程中积极采取技术创新,发挥产业集聚优势,促使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实际成本,促进了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泉林模式与传统产业优势比较目前循环经济发展难点在于如何在绿色生产的原则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满足[7]。泉林模式遵循循环经济“3R”原则,体现在原料选择、生产组织和产品设计上。原料选择对农业秸秆实现资源化利用,生产组织完全按照循环的闭合产业链设计,产品产出中包括本色浆制品和有机肥料,遵循健康、环保的理念,最终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从经济效益看,泉林模式相比传统造纸有成本低、产品价值高的优势。吨纸水耗为传统的40%,吨纸能耗为传统的80%,成本低于传统造纸行业。产品包括本色浆制品和有机肥料,本色制浆制品无漂白过程,因此更健康环保,已通过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本色包装盒可替代塑料产品和发泡餐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同时,副产品有机肥料提高了总产品价值。循环模式发展从成本控制和产品增值较多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从生态效益看,泉林模式整个生产过程基本不产生废弃物,废水基本得到循环,黑液和废渣制造有机肥,传统的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吨浆BOD、断面COD浓度和氨氮浓度远低于传统标准。黑液转化为有机肥解决了传统污染难以处理的难题。造纸行业实现生态友好型发展,生态效益得以保障。从社会效益看,原料以秸秆为主,符合循环经济资源化和减量化的原则。每吨纸浆需要约2t秸秆,农民增收约500元。秸秆造纸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每吨纸浆吸收的秸秆减少焚烧产生的CO2排放约2.5t。秸秆替代木纤维造纸,也节约林木,每吨纸浆约节约人工林0.13hm2,社会效益得到一定程度提高。

结论和政策含义

本文通过对泉林模式的实证研究,主要以制度技术创新理论为依据,对传统产业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产业组织形式转型做分析。发现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而产业集聚是实现这一升级的必要形式。由此,本文为循环经济下产业转型提出以下建议:①以技术突破为核心的创新驱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由于技术外溢和技术创新壁垒,以及传统产业布局升级成本较高,多数企业缺乏创新动力,因此技术创新必须要在一定规模以上企业中进行,传统产业中规模较小的企业选择合并或者被淘汰[8]。在技术外溢的外部影响下,规模企业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快技术扩散的速度,目前较为合理的途径有资本输出和设备输出带动技术扩散。②在一定规模内实现行业内产业集聚和规模企业的跨产业集聚。行业内产业集聚会产生竞争带动创新,并促进横向兼并和规模企业的形成,企业结构得到优化,规模效益得以实现[9]。规模企业利润率相对较高,有技术创新的能力。规模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提高,而且跨产业集聚也会反过来促进创新,进一步带动新的创新和降低交易成本,为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创造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10]。③政府适当鼓励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政府通过政策优惠和基础设施,主要促进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促进产业园区内企业的集聚,以带动工业发展,同时为传统产业升级做技术和产业基础[11]。对传统产业中有潜力的企业,鼓励其扩大规模和兼并,提高竞争能力和创新潜力,为企业向循环经济下产业转型提供政策扶持,鼓励其实现跨行业产业集聚。

作者:栾贵勤 张永坤 杨怡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学院

热点排行榜

中国期刊网|论文发表咨询电话:

热点期刊关注

期刊快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