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网|联系我们
中国期刊采编中心
学术论文|哲学社会政治法律经济科学文化历史人文教育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化历史 >

武术文化传播与教导述评

来源:中文期刊网位置:文化历史时间:13-05-28 08:57

武术门派与拳种众多,而每一种拳种都有它独特的风格和特色。高校武术教学较普及的拳种有长拳和太极拳。长拳的“十二型”强调: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重如铁、轻如叶……长时间训练不仅可以改变学生含胸驼背、弯腰突臀等一系列不好的外在形体,更能培养学生稳健沉着、认真负责、干练果断、坚韧顽强的内在气质。太极拳训练注重内外兼修,内讲究气沉丹田、外讲究动作的均匀速度,练习时要求排除内心一切杂念,静心专一。长久练习,可以使学生行为上稳重、不急不躁;上安宁,平静,遇事自控能力强。树立武术品牌,促进武术国际化。传统武术有两个文化向度:一是习武者技艺上的不断提高,二是在自我道德上的逐步完善。许多武林名宿都是德艺双馨的谦谦长者,他们在武术文化的熏陶下铸造了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格。武谚中“德薄艺难高”,其中也有这层含义。近一个世纪来,武术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陷入迷茫与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传统武术由于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珍贵的文献资料没能得到系统的整理与保存,许多拳种已经或正在消失。另一方面由于采用西方的竞赛制度,竞技武术朝“高、难、美、新”方向发展。将原本丰富文化内涵的武术化,坚持感悟和终身追求的武术由于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滋养,在国际化过程中举步维艰。继承和弘扬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优势,突出中国武术文化品格是中国武术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营建高校武术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高校武术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特别要加强对武术理论、武术文化等课程的系统学习与研究。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习,如向民间老拳师请教、外出进修、参加培训班、自学等途经。(2)重视对学生武术理论课教学,促进学生对武术概念及其丰富文化内涵的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在普通高校开办“中国武术文化”选修课让更多的大学生去了解和欣赏有着几千年文化底蕴的武术。(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站等现代化的手段,做好武术文化宣传工作。比如体育运动会开幕式上精彩的武术表演、活跃在操场上武术训练团体、校武术队对外竞赛简报等都能对全体师生造成视觉冲击,共同营建了良好的武术文化“生态环境”。突出武术文化的技击性特征。传统武术讲求“打练结合”,无论是个人套路单练还是“两两相当”的对练,都需要习武者在了解技法意义基础上强化对“用”的体会,所以就有了“练拳不知体中用,枉费功夫终无成”的至理名言。

目前在高校武术教学中以规定套路为教学内容所占比率为88.9%,以散打为教学内容占7.4%,以传统武术为教学内容占3.7%。[1]在套路教学中由于缺乏对技击性及攻防含义的理解与传授,将武术教学体操化,导致学生认为武术课教学就是重复演练一些难以记忆的套路,既不实用又不好学,慢慢对武术失去了兴趣。中国体育报在2008年5月29日《武林大会》专版上介绍了康锦平以技法全面、功力深厚、稳扎稳打的风格最终夺得五祖拳年度总冠军后,使五祖拳走进大学校园,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传统武术的魅力。课堂教学与俱乐部训练并行。课堂教学与俱乐部训练并行,是促进高校武术持续性、大众化发展的策略。学校应积极支持成立武术协会或武术俱乐部。通过俱乐部形式将武术爱好者集中在一起,一方面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训练,以保证学习的持续性。同时学员之间相互交流,有利于加深对技击动作的理解和武术文化氛围的形成。通过与兄弟院校俱乐部成员合作交流与演出,可以达到提高武术技术水平与促进武术文化传播的目的。学校应积极提供经济与技术上的支持,聘请一些武术专家对俱乐部学员进行武术文化课的讲解和对传统武术的教学,给他们提供学习、交流和表演的平台。高校武术与社区武术并融。高校武术与社区武术并融,是促进武术终身化、社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1)高校培养武术专门人才可以在社区锻炼的场所为居民提供武术指导,社区的人们也不再无师可求。同时也可以缓解部分毕业生的难题。(2)社区中也不乏有许多精通传统武术的老拳师,通过聘请老拳师入校培训,可以弥补高校以竞技武术教学为主项目设置单一、传统武术教学中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3)针对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中都没有武馆的现状,大城市中心可增设高品位武馆,提高武馆的现代化,对促进武术的终身化、社会化都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周蔷 单位:武汉学院体育课部

热点排行榜

中国期刊网|论文发表咨询电话:

热点期刊关注

期刊快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