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网|联系我们
中国期刊采编中心
学术论文|哲学社会政治法律经济科学文化历史人文教育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化历史 >

武术文化的发展论述

来源:中文期刊网位置:文化历史时间:13-05-28 08:57

一旦师徒关系确定,师傅就会把本门派的武术秘籍传承给徒弟,这对武术的与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受许多不合理门规(“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等)的制约,很多武术文化精髓失传,是武术文化发展中一种缺憾。道为宗的传统武术文化道,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传统武术一向推崇传统文化中“道”的意义及其功能。在看来,阴阳互变,是天地之道的运动特征。武术文化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系列阴阳范畴,如动静、刚柔、虚实等。如果缺乏这些传统文化的引导,武术的许多意蕴和方法就难以被诠释,武术的文化魅力就会大大逊色。将现代文化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进一步的阐释,具有代表性的是文化史专家张岂之教授的观点,他把中华人文精神概况为文明之处的创造精神、追本朔源的辩证精神、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同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并强调讲道德、讲文明是中华人文精神的基石,为天下着想的道德人文精神是文化的命脉所在,提倡人文精神的理解是以对人的重视和最终思考的基石[3]。

武术文化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一)受武术发展战略因素的制约20世纪80年代,国家体委就我国发展战略问题举行学术研讨会,并相继制定了《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的战略决策方针。形成的“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要求“各级体委都立足本地区,面向全世界,为奥运会做贡献”,把运动技术水平作为体育强国的主要标志[4];竞技体育以惊人的冲击力向国际化、化和高水平化推进。正是受到体育发展战略的影响,武术正被高度组织化的赛事所约束,武术竞赛规则受西方健美操规则的影响,有向“舞”发展的动向,其技击性正逐步走向没落。武术失去了原有的发展动力,变得异化、沉寂,导致了武术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异化。武术一旦偏离了传统,也就失去了其文化家园。(二)受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中国武术是在农耕文化状态下孕育出来的一种身体活动方式,而当今社会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追求的是高效率、高感官刺激。哪个商品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哪个项目就会被社会所接受,比如:跆拳道、瑜伽、轮滑、拉丁舞、街舞等项目在国内的快速发展,给武术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和挑战。对于“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并要求持之以恒的武术项目,更多人缺乏必要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受国际武术比赛规则的制约,武术的技击性正逐步没落,很多习练者只得其形,很难领略其神。技击性,是中华武术文化魅力之所在,要习练者在长期锻炼中加以体会,才能领略到其技击魅力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与当今快速发展社会中人们追求的高效目标相悖的。(三)受武术传承文化因素的制约在古代,武术的传承受到了门派门规的制约,在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下,造成了武术传承过程中的文化流失。同时,在传授武术中,“师傅”往往对“徒弟”保留一手,以防不测,说明缺乏必要的武术传承人保护机制,因此,“习武先习德”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武术属于体育,但又高于体育,这是由武术产生在农耕休闲的特定文化背景决定的。但在信息社会发达时代,人们已经失去了恬静自然的文化背景,追求的是高效、简洁的锻炼方式,武术的传承也就失去了其锻炼的群体,也就相当于舟行于湖面,湖水干涸了,舟也就失去了去运动的动力。

武术文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现代社会是信息发达的社会,是“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社会。武术文化的发展,和时代特点息息相关。如何让武术在不失去其技击性保持原有文化魅力的基础上与世界文化接轨,在不失其精神家园的基础上蓬勃发展,在接收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是我们习武者需要考虑的时代课题。(一)调整武术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群众武术武术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武术战略的制定,在侧重发展“竞技体育”的基础上,还应给群众武术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群众武术的发展,首先保证了武术锻炼的群体,有了群众基础,才能谈武术发展的方向和由武术发展带来的武术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才能让武术文化传承发展;其次,群众武术追求的不是“金牌”的数量,而是心情的愉悦和身体的健康,这和古代武术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相符,它受现代武术竞赛规则的限制较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武术的本土文化;最后,为竞技武术培育了大量的后备军。武术锻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武术运动队员具备的自身综合素质外,还要求运动员有一定的悟性和吃苦耐劳的毅力和精神,在群众武术中设置段位的申报,建立武术段位人才数据库,更大范围地推动武术文化辐射面,不仅能推动群众武术的发展,也能促进竞技武术的发展,为和谐社会发展中传承武术文化奠定基础。(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习武的文化氛围精神是一个人的灵魂,武术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技术又是这种载体表达和传递文化的基本方式。武术作为民族国粹,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人体是“物质的身体,精神的身体、感觉的身体和表现的身体”的统一体,单纯的“人体运动”是不可能传承武术文化的。因此,对于武术文化中渗透的深层次的文化观念、文化传统、人文精神,我们要学习、掌握和体悟他们蕴含的传统哲理、思维方式和伦理道德。结合当代社会发展下人的思想认识和转变,大力宣扬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溯本探源的辩证精神、天人合一的艰苦探索精神、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重塑武术文化,对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同时,通过习武,还可以帮助青少年走出误区,真使其身体和精神双健康,对提高习练者的应压、释压、调节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发扬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文化,营造良好的习武氛围,是对我国民族遗产产业的一种保护机制。(三)东西方文化结合,创新武术文化体系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武术文化崇尚的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囊括四海、刚健有为的精神,而以武术为载体的尚武精神正是对这种精神的具体实践。与西方文化相对比,中国传统文化缺少了斗志和“野性”。如何从“博大精深”的武术中提炼出清晰的民族精神并在教学和训练中注入更强的斗志精神是新时期有待我们探讨的课题。陈序经在《文概观》中指出,两种完全相异的文化相接触的结果是趋于和谐的,两种完全相同的文化接触的结果是趋向于一致的,而两种同异兼有的文化接触的结果是趋向于一致和和谐的[5]。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东西方体育的冲突,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冲突的表现。因此,在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争中,要发挥其应有的武术文化魅力,在各国竞争中不被湮没而重放光彩,我们必须取西方文化之精华,并为我所用,把传统的武术文化体系发扬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特有的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势在必行。总之,我国传统文化厚土中孕育出的武术人文精神,以对人的尊重和理解为基石,以人的价值实现为立足点,以理想人格的形成为目标,为中华传统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提供了合理内核。武术文化需要去伪存真、去糟求精,对武术文化进行整合、提炼,在传授技能的时候更加注重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培养,为当今社会体系的发展注入一支新的人文精神体系。

作者:姚红艳

热点排行榜

中国期刊网|论文发表咨询电话:

热点期刊关注

期刊快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