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网|联系我们
中国期刊采编中心
学术论文|哲学社会政治法律经济科学文化历史人文教育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化历史 >

武术文化的困难与机遇分析

来源:中文期刊网位置:文化历史时间:13-05-28 08:57

鲁西南地区属于黄河冲击平原,上黄河在此多次泛滥,这里的人们饱受黄河的熏陶,人民性格质朴、豪放、粗犷、坚韧、不屈不挠。生活在大平原里的人们,由于往来方便,守望相助。特别是生活在黄河冲积平原地区的人群,在共同抵御黄河灾害过程中,在儒家的影响下,自古以来,就养成了团结、合群的良好风气,培育了济困扶危、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道义重于金钱,荣誉重于生命,即所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种地方精神正是由于受到不同的、不同的生产方式与不同的生活方式所形成。两千年前的司马迁在《史记》里就热烈地歌颂了这种精神。而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义气与豪爽,是《水浒传》中英雄们的最大特点,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的积淀,水浒英雄诚信为本的思想,义气、豪爽的性格作风,已深深浸入到人们的血液里,影响着水浒故乡人们的言行,成为当地人遵循的最基本的传统道德。

梁山武术的形成与发展

自初唐兴武举,武术私塾(馆、棚)即在民间逐渐流行。由于应试武科考试需耗费巨资购置场地、马匹、装备,聘请教师,一般人家负担不起,故有“穷文富武”之说,为应武科考试而设的武学,一般以家庭为单位,自聘家庭教师。菏泽一代有尚武的传统,相对来说,武学较多。鲁西习武风气与武举人数的关系可以证明这一点。据《中国武术人名辞典》载,本区(梁山原属菏泽市)各县市仅清朝科举中武状元2人,武榜眼2人,武探花1人,武会元1人,武进士23人。鲁西武举的比例远远高于全省的平均数“1851~1900年,鲁西武、文举的比例是1.22:1鲁西南是2.38:1,而整个山东省则为057:1。”义和团和大刀会正是从那些武举比例最高的地区产生的。鲁西的尚武传统使得该地区内的习武团体普遍存在。民间会党活动对武术的流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民间会党是带有色彩的民间秘密团体,自元代末年以来多次在苏、皖、冀、鲁、豫发动武装起义。清代末年菏泽地区成为会党活动的中心地带,各种会党民目繁多,民间会党活动主要面向广大的基层民众,由于当时社会广大民众饱受满清政府压迫,因而促使广大下层民众积极加入会党组织,以求精神寄托和保护。各民间会党大都以设拳场、练习拳术为主要活动方式,他们为扩大自己组织的影响力,在练武活动中,特别重视武术的实用功能———格斗技击价值功能,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自己的组织。客观上促进促进了武术的发展,丰富了武术的内容,红拳、梅花拳、洪拳等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拳种异彩纷呈。由于各种拳种之间的的竞争,一方面促使各武术门派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武术水平,另一方面武术水平的提高又吸引更多的人们加入到习武的活动中来。菏泽会党活动历经官府多次镇压,但斗争的火焰未曾熄灭,从而为本地武术活动的广泛开展奠定了基础。民国时期,全国各地纷纷组建“国术馆”,一批梁山武术名家纷纷受聘到各级国术馆,一方面为梁山武术的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武术人才。他们很多人后来都走上了保家卫国的抗日战场,立下了显赫的战功。在这期间梁山北20余里代庙村的常丙章、常丙义兄弟被青岛国术馆聘为教习。梁山南4km的姜庄续贞为被聘为“汶上县国术馆教习”,并任该国术馆副馆长,姜庄现存的石碑上,还有关于此事件的记载。在此期间,梁山一带民间习武之风空前活跃,并出现了一批“武术之乡”、“武术之村”。梁山武术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高潮时期。

梁山武术发展中遇到的困境与机遇

由于历史的原因,梁山武术门派林立,各具风采,别具一格。不同的拳种分别流传于不同的乡、村。为提高梁山武术的竞技和武德水平,推动梁山武术的健康发展,1982年9月梁山各拳派代表、政府部门负责人组织成了梁山武术协会。1994年中国梁山第二届国际水浒文化节上,少林、武当、峨嵋、梁山四大发祥地的武术精英们,齐聚梁山,在中华武术“四大门派”邀请赛上,同场竞技、各展英姿,这在中华武术史上还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20世纪90年代中叶的这次“四大门派”精英聚会水泊,为传统的梁山武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百年不遇的良好契机。自从上世纪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在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中,不断发生着变化。城镇化的发展使人口不断向城集中,体育健身、体育娱乐的多样化使人们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消费模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各种简单新奇的健身方式扑面而来……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快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现代体育的飞速发展和“竞技武术”的一支独秀,西方强势文化不断渗透和侵蚀,广大民众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也必然受到剧烈的影响和改变。伴随着传统武术文化赖以发生和繁荣的农耕文明与宗法社会的土壤逐渐消弱、消失,我国一些传承千年传统武术门派在一些地方逐渐萎缩、甚至消亡,传承千年的梁山武术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与危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西方的强势文化对我们的文化已构成了强烈的冲击,“延续民族血脉、守护精神家园”成为全社会的共识。2004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并于2011年制定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标志着我国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保障,同时各级政府设立了相应的机构。由于传统武术的现状和他在中国人心中的特殊地位,在各级政府正在制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武术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目前,水浒拳已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山武术(子午门)已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使梁山功夫更好的传承下去,梁山于2011年11月2日,开始水浒博物馆,同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正积极向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申报梁山功夫(子午门)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央视《水浒传》的热播,全国又掀起了一股水浒热,“品水浒,游梁山”。当地政府在发扬光大梁山武术的同时,应立足独特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积极推动当地事业的发展。在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把分散于全县各处的武校集中在一起,集中展示以水浒英雄命名的各种拳法,如武松醉拳、燕青拳、李逵板斧等,以不断增加梁山武术的观赏性,吸引更多的游人,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突出梁山景区独特的水浒武术文化内涵,继承和弘扬梁山武术文化,梁山正在建设水浒文化博物馆。同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积极搜集和整理武术资料和,成立梁山武术研究院。

结束语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武术文化生存的农耕文明与宗法社会的土壤逐渐消消失,但是梁山武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应当而且必须得到保护,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时,不能把传统武术仅仅作为一个旅游项目,而应当把保护和继承梁山传统武术当做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来做,积极发挥传承人的传承自主性,鼓励传承人继续招徒授业,努力挖掘传统武术的经济价值、价值、和娱乐价值等。

作者:杨友峰 单位:菏泽学院体育系

热点排行榜

中国期刊网|论文发表咨询电话:

热点期刊关注

期刊快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