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网|联系我们
中国期刊采编中心
学术论文|哲学社会政治法律经济科学文化历史人文教育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 >

德育环境制约德育效果初探

来源:中文期刊网位置:自然科学时间:13-05-28 09:01

有效性问题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多年来,广大德育工作者在这一领域投入心力,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德育低效问题依然难解。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学校德育自身存有问题之外,当前的社会大以及在其影响下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的共同作用,才是造成学校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虽然环境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却严重制约着德育效果。因为在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受社会环境影响最大,特别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对青少年学生影响最大的是社会,其次是家庭,学校排第三。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出于各种利益考量,不少德育工作者研究更多的是微观专业技术层面的课题,而对德育所处的宏观大环境关注不多,重视不够。因此,希望更多的人重视这一问题,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构建良好育人环境中来,唯有如此,德育才有好效果。

“阳光、水分、空气”

一个都不能少环境与人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首先,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必然受环境的影响。其次,自从有了人,环境就深深打上了人的烙印,环境就不单是物化的环境,同时深受人的影响。就环境对人的影响来说,良好的环境,能激人奋进,腐败颓废的环境,则诱使人腐化堕落;就人对环境的影响来看,良好的品行,能促进环境健康发展,品行不端,则环境必遭污染和破坏。先说自然环境。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要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存在,它决定着自然界一切的生长,包括遗传与变异,当然也决定着那一时期社会的意识形态。切不可忽视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各种生物包括人的重大影响。“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如果没有阳光,水被污染,空气污浊,生命将会消失。再看社会环境。自从有了人类社会,构成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以及由它决定的社会上层和意识形态,便开始了相互作用。一般情况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创了新高,位居世界第二。然而,崇尚功利、追求特权的社会风气却四处蔓延。在一些时段、一些领域出现的一些官员弄权谋私、贪污腐化;一些企业和商人诚信缺失、坑蒙拐骗、制假贩假;一些名人沽名钓誉、抄袭剽窃、低俗炒作;一些公民不守公德、见危不救、以怨报德等道德缺失现象已严重污染社会环境,影响到学校、家庭乃至每一个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如的成长一样,也离不开阳光、水分和空气。家庭如阳光,学校如水分,社会如空气,一个都不能少。如果,家庭不能给学生温暖,学校不能给学生养分,社会不能给学生提供洁净的“空气”,那德育的低效就是必然。

“常在河边走,早晚要湿鞋”

对此,有人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理由是,在同样环境下为什么有的生物没变异,有的人依然保持本色,这说明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关键还在自己。不错,对于那些抵抗力比较强、防护措施比较好的生命体,可以在一定时期保持自身质的不变。但是,外因会促使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方面由量变逐渐到质变,如果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下生长,迟早会由渐变到突变,也就是说,“常在河边走,早晚要湿鞋”。一般来说,成年人心智相对成熟,阅历丰富,自己的品行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但也不能摆脱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而青少年学生大多还处在“性相近,习相远”的阶段,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个人良好品行的形成,除了自我修养以外,更多的是来自于学习、模仿和社会观察。以前传媒落后,相对封闭,社会活动也少,学校德育效果尚好,而现在,开放的形势、发达的使学生受社会影响较大,学校德育效果下降。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里,青少年学生通过哪些途径、向谁学习、学习什么?模仿谁?模仿什么?这些极为重要。而根据相关调查报告,青少年学生更多是透过电视、书籍、杂志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认识社会,接收各种信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主要是艺体明星、商界名流、政府官员等公众人物和父母、老师等成年人,而学习和模仿的主要是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

人们也常用“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来后代无论身处多么恶劣的环境也要像荷花那样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这两者似乎相悖,按说近淤泥者乌,在泥者与之俱乌,可荷花却出淤泥而不染,何故?关键还在于那荡涤它、滋养它的一池清水,在于那照耀它的灿烂阳光,在于那能给它提供自由呼吸的洁净空气,也就是在于它后天生长的环境,而不单决定于它出生的淤泥,这就更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人之初,性相近,习相远,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熏陶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对于单纯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何以让他们也出淤泥而不染呢?首先,主观上追求上进,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其次,主动远离不良环境,不去不宜去的地方,不交不该交的人员,不做不该做的事情,不看不宜看的内容,不听不该听的话语,不玩不该玩的游戏,不信不该信的事情。再次,对于社会上的各种信息要有甄别和正确判断,对各种传媒上的色情、暴力、低俗的内容要筑起有效的防火墙,自觉抵制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坚持本真、本善、本美。又次,艺体明星、商界名流、政府官员、父母、老师等一干人物一定要给学生树好榜样,营造好、维护好成长环境,最后,一定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解决当下被污染的客观环境。一看社会环境。领域,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依范权力运行,坚决杜绝官场潜规则,维护官德底线,重树政府诚信,消除公众对官员和政策效力的不信任;经济领域,要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问题,规范市场经济运行,依法严惩各类经济违法犯罪行为,重树商业道德,消除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不信任;文化道德领域,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扬健康文化,弘扬优秀道德,倡导诚信为本,大力加强公民道德,使人们对道德底线依然存有敬畏;大众传媒则肩负舆论监督、舆论导向和文明传承的重要职责,对社会影响巨大,对学生影响力排在了各因素首位,所以,媒体一定要负起责任,绝不能让那些精神垃圾充斥各类媒体,污染人们的心灵,不能令社会失去方向,民众失去信心。二看学校环境。我国历来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了品德课,但是效果却不令人满意。学校德育工作走过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流于形式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也就是说,学校育人的软、硬环境是有问题的。各级各类学校也要反思,有没有把德育真正放在首位?教育工作者是否把育人放在首位?教师的道德底线是否坚守?近年来发生在教育领域的腐败案件和各类“教师门”事件,也让部分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师、学校、教育产生了不信任。教育事关孩子的成长、国家的前途、的未来,一定要扎扎实实为学生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三看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否温馨?是否缺位?家长的监护职责是否到位?这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家庭是孩子遮风避雨的爱的港湾,父母是子女的首任教师,更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无论当下社会环境多么复杂,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是每一个做父母的首要职责。特别强调离异、单亲、留守、问题家庭的父母们在解决好自己个人问题的同时,一定要有对孩子的关爱、教育和监护。另外,现代社会影响家庭稳定的因素越来越多,家庭教育也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身体轻、重言教轻身教的现象,许多父母给子女的学习压力过大,而有些父母则是教育缺位、管教不当、责任缺失,要么和子女缺乏沟通,要么粗暴对待子女,甚至有家长不履行监护职责,使青少年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而误入歧途,这些都是家长要注意的。就德育而言,营造好的学校环境,搞好学校德育的同时,学校可以而且应当在家庭和社会之间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动员全社会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如果有一个充满温暖的家庭环境、雨露滋润的学校环境、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德育有效性就会不断强化。

作者:李庆 单位:安徽学校

热点排行榜

中国期刊网|论文发表咨询电话:

热点期刊关注

期刊快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