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网|联系我们
中国期刊采编中心
学术论文|哲学社会政治法律经济科学文化历史人文教育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化历史 >

古代旅游观反映的文化流变综述

来源:中文期刊网位置:文化历史时间:13-05-28 08:57

王思任高度强调了的重要性,认为旅游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他尤为强调人在游历山水、饱览山川时候的心性。在《纪游》一文中,王思任将旅游分为二十三类,阐明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旅游状态。王思任认为官员忙于政事,文人忙于应考,不能够充分体会旅游的乐趣。他承认旅游对性灵的激发作用,认为要用自由和放松的心态去品味旅游,不要为世间琐事所累。晚明方兴未艾的启蒙中自由开放意识指导着士人的行为方式,赋予他们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如徐霞客和王士性不但多方游历,而且还对游览之地进行深入的研究。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背离了绵亘几千年的“父母在,不远游”传统思想,三十年来别母抛家,远离世俗,行程逾万里,同时他也是极少数不受政府资助自费旅游的例子,“其行不从官道……登不必有径……涉不必有津……峰极危者,必跃而踞其巅;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途穷不忧,行误不悔,暝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5]378经过多年旅游和研究,写出“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与徐霞客如出一辙,著名的人文学家王士性所到之处,“对一岩、一洞、一草、一木之微,悉心考证;对地方风物,广事搜访,详加记载”。虽有官职在身,但他不辞辛苦,足迹遍及两京十三省(除福建)。王士性在其所撰游记《五岳游草》、《广志绎》、《广游记》中,较为注重山麓走向、江河流向等方面的研究。此外,王士性还写下很多记游诗,潜心记录旅游观感,但对日常公事却避而不谈。无独有偶,晚明山水画家张路对大自然中的草木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为了作好画,他将大量时间用在旅游中。他“东游海岳,登日观、谒阙里,访先圣之遗风,南涉江湖,蹑金、焦,探禹穴,慨时物之变态,至于岩壑之嵚岑,源泉之涛涌,树石之交错,禽鱼之翔泳,凝睇之久,乃展缣素,默坐构思,神会意到,扬袂而起,落笔如造化之而无穷也。”[6]65晚明士人阶层的思想意识发生了质的转变,他们对仕宦生涯的追求逐渐淡化,但对新奇事物的追求却显得更加迫切,旅游活动开拓了士人们的视野,获得了精神层面的满足。士人们在旅游中寻觅快乐,身心得到了舒展。袁宏道、王思任、王士性、张岱等著名士人的旅游思想体现的都是对山水的喜爱和自由的向往,反映了士人思想的流变。但实际上,他们是为了逃避官场的黑暗和仕途的无奈,在纵情山水的过程中寻找自我。

明中期以后,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危机加深,官场的黑暗使许多士人无心仕进,造成科举录取率偏低。东厂、锦衣卫横行,酷吏肆虐,士阶层无时无刻不面临着罢黜、流放、廷杖,甚至处死的生存危机。此外,皇帝怠政、党争激烈、政局动荡、血雨腥风,宗社濒临覆亡,使晚明士人置身于悲怆的社会之中,他们尽力用隐性的叛逆实践、捍卫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对抗着社会对人性的异化。统治阶级所依赖的程朱理学思想逐渐不合时宜,阳明心学开始兴起,泰州学派也提出“身本论”,肯定了追求物质享受,也突出了精神享受的合理性。晚明士人的旅游思想充分体现了政治文化的流变。由于政治的黑暗,许多有才华的士人被拒之门外,他们报国无门,郁郁寡欢,于是他们开始远离政治,不再致力追逐功名,转而旅游山水。而在旅游的过程中,权与利仿佛成了士人阶层的身外之物。特殊的政治环境使晚明士人开始体会和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著名旅游家徐霞客少年时代就对四书五经和科举不感兴趣,他所关心的是“古今史籍及舆地志、山海图经以及一切冲举高蹈之迹,每私覆经书下潜玩,神栩栩动”。这种思想意识使他摒弃追逐功名利禄,立下游历天下的志向。“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乃以一隅自限耶?”“若睹青天而攀白日,夫何远之有!”[7]对政治和仕途的淡然使徐霞客终生从事旅游考察,即使遇到各种无法预知的困难,仍然百折不挠。与徐霞客类似,晚明士人大都淡泊功名利禄,在山林川泽中醉心游览。黄省曾进京赶考,途中遇田汝成,田向黄大谈西湖之美,黄省曾心动,便将赶考一事置于脑后,专心游览西湖,数月不倦,并自号“五岳山人”。由此,田汝成形容黄省曾为“山人”,谓其“癖耽山水,不顾功名”,认为黄省曾“瘦骨轻躯,乘危涉险……谈说形胜,穷状奥妙”,即黄省曾不但对痴迷旅游,而且对风景名胜也有独到的理解。晚明士人虽多有官职在身,但在政治黑暗,仕进无望的窘况下,他们追求的是思想和心灵的自由超脱,而旅游则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是精神上的慰藉和解放。王士性担任确山县令的时候,利用公务闲暇游览过嵩山,后来到其他地方做官,又游览了泰山、华山、衡山、恒山等名山。钱希言戏言王士性的前身是峨眉山老僧,喜好旅游,“自恨一生不得遍采名岳”。尽管此事难免牵强附会,但足以证明,王士性醉心旅游要远胜专注升官发财,他忽视权与利,高度强调旅游的雅兴,这与中国传统士人“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有本质差异,也是思想文化流变在晚明士人旅游思想中的集中体现。王士性厌恶世俗的丑恶,向往平静寂寥的生活,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政治文化流变的影响。此外,学者王畿足迹遍及东南沿海;乔宇也经常游览“太华绝顶”;张岱也常以通告的形式邀约朋友一同旅游,足以说明晚明士人在剧烈的政治文化流变下,急于将内心归宿寄予旅游的心情。但是也可以看出,晚明士人的旅游活动实际是逃避现实的一种表现。袁宏道毕生热衷于旅游,在他的游记作品中,含有大量批判政治现实的内容,他还提出性灵说,追求思想和个性的解放。而且,袁宏道对晚明腐败的政治以及国家的内忧外患似乎并不挂怀,他“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这与王士性遍游五岳似乎有同样的文化意蕴,可以解释为对晚明内忧外患国家现状的一种无奈。不过,晚明士人并非一味纵情山水,对国家大事置若罔闻,相反,他们有着士阶层特有的气节。王思任就是个典型例子,他曾放言:“大天大地大山大水之所托以不朽者也”,王思任痛恨奸臣误国,在清军攻入绍兴后,绝食而死。晚明士人所撰游记集中体现了政治文化的流变,说明士阶层的文化意识在逐渐觉醒,程朱理学的弊端已昭然若揭,上层的颓势也沉舸难挽,追求天理和人欲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在政治文化流变的影响下,造就了大批淡泊名利的著名旅游家,他们希望能够追求独立的人格、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中国历代跻身旅游的士人不乏其人,但却无一朝代如晚明时期产生了大量游记,其中蕴涵的旅游思想体现出晚明社会的文化流变。正如狂禅热潮打开士人心灵和情感的闸门一样,旅游也是士人追求幸福、逃避现实、寻找心灵归宿的一种思想寄托。通过旅游,晚明士人开阔了眼界,在山水之间得到了心灵的怡养,透视出他们对至情至性的讴歌,对壮美景色的颂扬,对健康宁静生活态度的追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晚明士人通过旅游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以及自我意识的伸张,而旅游热潮造就出徐霞客、李时珍、徐光启、王士性、袁宏道等著名旅游家,他们探索自然,在社会剧烈激荡时期的文化流变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说,是启蒙思想为晚明士人带来了异于前人的文化心态和价值取向,而在文化流变的过程中,士人们开始崇尚自由开放的生活态度。他们淡泊名利、醉心旅游,但封建制度根深蒂固,晚明士人并未能够掀起一股强大的思想解放潮流,也无法促成封建社会制度的转型。

作者:孙洋 单位:吉林学院吉林省旅游文化研究中心

热点排行榜

中国期刊网|论文发表咨询电话:

热点期刊关注

期刊快速发表